例如与《让子弹飞》同样的几幕,但是我觉得如果电影的重要暗示
每次看姜文的电影,都会有一堆的隐喻,一堆的疑问;从让子弹飞到一步之遥,再到本次的邪不压正,姜文对于民国时代的钟爱也表现的异常明显,感觉在当年整个社会都在发生动荡,所以好像能看到更多的人生百态。
(剧透勿看,简而言之就是我喜欢姜文的这部电影)
《邪不压正》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讲的故事就是七七事变前夕,青年侠士李天然的复仇故事,复仇过程中与各方势力交锋,非常精彩。作者细致描写了老北京的生活,真实可信。
彭于晏出演的李天然,就好像那个年代热血青年的总和,有一身本事,一腔热血,但无疑还是稚嫩的,是不自信的,依旧需要依托姜文饰演的老蓝运筹帷幄。而老蓝将自己看作革命先驱,老谋深算的他不惜牺牲李天然,也要留下对他、对他的大局更重要的朱潜龙;此时,关巧红的出现无疑给这部大作又蒙上了一层纱,她就像一个领路者,引导李天然作出重要的选择,在李天然完成复仇之后,又好像照见自身,出发去完成自己的复仇。
至少对于我来说,至少对我而言,姜文就像是电影界的卡尔维诺,用荒谬滑稽、离奇的手法来体现现实或者刻画某些情节,以及随处可见的随时可能被过度解读的隐喻,这两点在《鬼子来了》《让子弹飞》《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等里都有充足的体现,在之前也被各大观众影评人吹捧,同样的手法,同样的隐喻,为什么前面的(一步之遥除外)评。分都那么高,在《邪不压正》此处就变成了“大男子主义”“故作姿态””浮夸”和“高姿态”了呢?说实话我不太懂。
邪不压正这个电影延续了姜文导演《让子弹飞》之后的的风格,整部电影都仿佛是喝high的状态,快速切换的镜头,情绪激烈的对话,密集的黑色幽默台词,情绪激昂的配乐。电影的故事虽然在北平展开,但是没有特别突出老北京的特点。
全片留下了太多的伏笔,好像什么都没明白,又好像明白了些什么,这大约就是姜文的野心吧
至少对我而言,在前期的观影体验中确实有一些不适,譬如凌乱的剪辑,彭于晏刻意口音浓厚的台词,以及刻意被制造出来的外国人笑点,至少在这部分我是认同大家的批评的,姜文的《让子弹飞》和《邪不压正》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演员念台词时喜欢咬牙切齿无论是主角配角,这种咬牙切齿体现了要么就是“邪”,要么就是“狠”,彭于晏实在太帅气,脸上带着大男孩的稚气,咬牙切齿起来就只剩下憨傻与小孩子模仿大人的可笑。
我觉得故事情节并没有安排的很好,有些转折莫名其妙,完全没有铺垫。也许有的人说是因为我没有注意暗示,但是我觉得如果电影的重要暗示,让观众get不到,那么是导演的失职。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硬桃子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除此之外,姜文这次还将自己的隐喻给解释了一遍,例如与《让子弹飞》同样的几幕,周润发与手下欣赏炸弹的这一镜头,和老蓝与朱潜龙一起欣赏朱元璋画像的这个镜头,连镜头位置都不带改变的,但姜文在这里就用了更加详细的阐述,以及《子弹》中,葛优周润发姜文三人在饭桌谈判的一系列镜头,与《邪》这里亨德勒朱潜龙老蓝根本一郎的镜头也是相似,但这些镜头中的台词更为具体化,也许是姜文吃了《一步之遥》的亏,开始耐着性子讲解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了,至于这种解释是好是坏,大家有大家的看法,对我来说倒觉得是个败笔,好电影不应该迁就观众,同时取悦大众又同时设下隐喻很难,但毕竟在让子弹飞中做到过,所以我很贪心。
如果说《让子弹飞》是微醺状态,《一步之遥》是醉酒状态,那么《邪不压正》就是介于两者之间,但我觉得无论是喝酒还是观影,微醺状态是最舒服的。《邪不压正》这部电影让我看的有点累,但是到结尾却都没等来高潮,场景切换特别快,但是故事却没讲好,观影体验一般。
相关文章
- 故事在男人和律师的不断虚与委蛇中,故事在男人和律师的不断虚与委蛇中
- 但是说的东西太现实化,我个人觉得李治廷演李小龙并没有小时候演李细凤的小家伙演的出神
- 至尊宝在没有遇见紫霞仙子之前,就像我一直都喜欢紫霞的那句经典台词
- 安陵容开始背叛甄嬛,甄嬛这样帮助安陵容
- 上映的《爱情公寓》,《爱情公寓》大电影今年5月上旬宣布定档
- 政府说这个事情该管你联盟成员才能行动,美国队长决定在大家之前找到冬兵
- 从男主以为的小小黑点延伸过去的地方,便是将自己这一罪行看做玻璃上的小黑点
- 以享乐主义为代表的中校弗兰克是以恶之花的形象出现的, 其实本来不知道有这么一部好的电影
- 在BBC的《神探夏洛克》出现之前,重要的是谁来演福尔摩斯
- 汤唯身体中幽幽的雌性气息似被唤醒,其实女人的心真的很微妙